“难怪后人说,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大,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富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不到东北,也不知道中国之危。以往游牧民族南下,往往以东北为基地。即使到了后来,无论是西洋老毛子,还是东洋倭国,对华夏的侵略无不是从东北开始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从银州到长春堡再到嫩江塔虎城,让辽王对东北有了更直观、更具体的认识。

    后世对松嫩平原一带种水稻的潜在优势一直认识不足,直到在大规模开发下游的三江平原之后,才在松嫩平原一带的黑土地上建立粮食基地。

    如果朝廷现在再给他送来十万户军民,他很有信心立即开发松嫩平原。

    当然,他也清醒知道,短期内并不可能。

    这不仅超出了大明朝堂的认知范围,也超出了大明的国力承受能力……

    在返回长春堡的路上,朱植一直在反复思考进一步优化经营整个大辽东的方案,以及如何说服朝廷。以致于在途经黄龙府故地,他也忘了凭吊一番。

    不过,朱植事后并不后悔,这等丧权辱国的亡国之君不值得他凭吊。

    “何当痛饮黄龙府,高筑神州风雨楼。”

    黄龙府,也就是后世的农安,离长春堡不过百里,曾因囚禁北宋一对亡国之君,承载了太多的汉家耻辱,因而在汉家史书和文学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
    “直抵黄龙府,与诸军痛饮。”

    正因为大家觉得黄龙府承载的耻辱太重,就像岳飞这样的汉家良将,也以直捣黄龙府为终身抱负。

    不过,在辽王看来,把黄龙府当作汉家耻辱只是汉家虚弱的表现,虚弱到把耻辱和理想都寄托在一个小小的塞外破城之上。

    “黄龙府内古辽塔,云是金朝皇帝修。”

    黄龙府其实有积极的一面,是塞外蛮夷不断汉化的一个有力见证。